9月26至30日,航运工委社会服务专委会的4名会员范新云、张旭、陈国平、徐全国登上了舟山洛迦山岛,做一回灯塔志愿者,与长期坚守在岛上维护灯塔的职工同生活、同劳动,擦拭灯塔灯罩玻璃、清扫落叶、帮厨做岛上美餐、描晰《灯塔颂》壁刻、升降国旗,共同感受百年灯塔的沧桑。
洛伽山灯塔是由英国人于1890年建造,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塔身标高7米,石砌圆塔,外作红白横纹,八角形灯笼。灯塔位于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洛迦山上,与外洋鞍岛灯塔成链,和船礁灯桩相应,引导来往船舶进出普陀山港,是伊斯兰水道和莲花洋水道的重要助航标志。每当夜幕降临,灯塔就会准时发出熠熠光辉,引导航行船舶的前进方向。
灯塔是历史的见证,是海洋文化的标识,作为从事航海保障工作的4名志愿者对海上导航标志(灯塔)有着特殊的情感,面向灯塔,伫立敬仰,灯塔像部厚重史书叙述航海发展轨迹,灯塔把希望、信赖和光明赐予航海者,在明灭之间带给我们无限的思考和想象。岛上除了灯塔,还有AIS基站、北斗CORS基站、微波中继站,通信导航技术往日不可相比,也没有了影片《守岛人》恶劣的工作环境,但孤寂的灯塔看护人依然用光明守望黑暗。
航运工委社会服务专委会刚刚成立,本着遵循“服务会员、服务社会、服务未来”专委会的精神要求,这次专委会组织会员们开展“洛迦山灯塔志愿者服务”活动,不仅仅是为传承航标文化、弘扬灯塔精神、激励会员为航运事业做贡献,也是把志愿者的公益服务与“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灯塔精神相结合,拓展专委会社会服务领域的一次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