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前的甘惠民同志,举手投足之间没有丝毫的“大老板”的作派,无名牌的服饰和手表、没有令人侧目的公文包,抽的也是极普通的7-8元一包的红双喜香烟。也许,有人会说这是老板们刻意的低调和“不露富”行为,但此话却决不适用于我们的“甘总”,因为自2004年加入民建以来,无论是汶川、玉树地震,还是捐款兴建希望小学,有案可查的捐赠、资助,甘惠民同志就高达100余万元。充分体现了一个民营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与社会道德。
甘惠民同志的奉献不仅仅局限于国家、人民在遭遇重、特大灾害之际,他更注重奉献的长效化、机制化,善于从身边做起、从细微处做起,践行“公益无大小”的理念,比如,当他在偶然场合得知嘉定区癌症康复俱乐部生存困难时,就主动召集会内的民营企业家在第一时间代表嘉定民建向俱乐部捐款,并向康复者送上衷心的祝福。还有,在我们嘉定民建的会员中,有相当比例的老会员,其中有些身患各种疾病,有的则生活相对困难,甘惠民在获知某老会员刚动了手术或生了大病后,就会心急如焚,马上赶到他们家中,还往往一个人的名义予以经济资助。除此之外,他还倡导民建区委建立起长效化的扶贫帮困体制机制,并带头捐款促进了区委爱心基金的建立。如果说,经济、物质上的支持帮助,对民营企业家们而言,并非难事的话,那么要让“老板”达到以下的奉献境界,恐怕就比较难了,例如:某会员要到上海开会、办事,刚巧没有车了;某老会员突发疾病要送医院,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甘总”就会自告奋勇地主动当起“车夫”,来完成接送工作,而这恰恰是当今社会中弥足珍贵的一种奉献,“老板车夫”甘惠民同志当仁不让。更令人肃然起敬的是,甘惠民的行善、奉献相当低调,他的许多义举、善举都是在受援者说起时,同志们才恍然大悟的。
甘惠民常说的几句话是“我是农民的儿子”、“钱要大家赚”、“我是靠党的政策发家致富的”。因此,他始终牢记自己肩上的社会责任、积极践行“共同富裕、共同发展”的思想,为嘉定民营经济的转型发展而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例如:某会员企业的“包装城”其发展过程一直不太顺利,金融危机中,更是遇到了经营中的瓶颈,企业举步维艰,甘惠民得知消息后,毫不犹豫地暂时放下自己公司的工作,一周数次到该包装城调查研究、实地分析,并邀请了民建其他企业家开展了集体“会诊”,通过近半年的努力,最终,找到了攻克“包装城”顽疾的“钥匙”,通过企业转型与调整业态以及准确定位,终于使该“包装城”走出了困境,迈上了良性发展的正轨。还有,某会员企业因为管理理念上的相对滞后,一直处于苦苦支撑的状态,甘惠民在了解了大致情况后,就不请自到地来到该企业,帮助出谋划策,开展专项调研,尤其难能可贵的是,甘总还将企业家视如珍宝的企业管理经验、思路,无私地传授给该企业,并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使该企业及时走出了招工难、留人难的阴影,重新扬帆起航。
甘惠民同志还是我们嘉定民建“回报社会”的倡导者、实践者,他时刻不忘自己是经济界党派人士这一特定的身份,尽心尽力地为大学生创业、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等提供“智力”上的支持。2006年,甘惠民主动请缨,参加了嘉定区开业指导专家志愿者服务团,自此,无论是酷暑严寒、刮风下雨,只要是“创业广场”有活动,他总会克服各种困难,一次不落地参加参与。是的,我们的甘总理论上并没有一套又一套的大道理,但他却能结合自己创业的实际,用通俗易、深入浅出分析、实例,帮助前来咨询的大学生、失业人员走出急功近利、好高骛远的创业误区。比如:有一对年近五旬的失业夫妇,原来开算开一家门面店而苦于缺少资金。甘惠民就从资金、租金、市口以及是否了解该行业等方方面面,为他们作了详细的分析,否定了他们的想法,并郑重建议他们从嘉定的土特产糕点(如定胜糕、松糕等)做起,先不宜租房,办了流动摊点经营证即可,这样既可发挥他们的一技之长、也相对减少了风险。如今该夫妇在甘惠民的指导下,已取得了初步的成功。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甘惠民同志也因此成为了创业广场最受欢迎的“土专家”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1年底,甘惠民等会员企业家共为300余名创业者提供了面对面的指导、服务;开展了近百余次的大型就业咨询“会诊”,其中也不乏创业成功的案例。甘惠民同志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了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赢。
作为政协委员的甘惠民同志,他自觉地拓展视野、关心关注我们嘉定的发展,尤其对民生以及社会问题等,甘惠民更是倾尽努力,予以挖掘、发现以及追踪,并从参政党的角度,积极建言献策、为政府分忧。比如,他敏锐地发现了有的农民子女因拆迁而一夜暴富,在缺乏正确理财的引导下,陷入赌博的泥潭,甚至家破人亡的案例,并及时向政府有关方面提出了相关的意见建议;再如,在农民动迁过程中,由于存在着一定的只重眼前、忽视长远的倾向,导致失地农民(尤其是老年农民)养老难、安居难的问题,并专门撰写了提案;还有,甘惠民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小微企业”贷款难、招工难、转型难的现状、“菜篮子工程”中缺少专业市场等民生的热点问题,都发表了自己的真知灼见。由于甘惠民来自农村,自己又是企业家,所以,他提出的观点、分析,具有很强的前瞻性、现实性、针对性以及可操作,受到了区政协和民建嘉定区委的一致肯定。甘惠民同志自加入民建以来,已正式撰写了提案(包括与其他同志合作)计12件,各类口头书面的意见建议更是不计其数。其中,有2件被评为优秀提案,有1篇社情民意被中共上海市委办公厅采用。在参政议政,履行职能方面,作出了一名企业家、民建党派人士应有的贡献。
鉴于甘惠民同志服务社会、参政议政、无私奉献的事迹,历年来,他先后多次获得了市、区两级政协、民建的各种荣誉称号,在前不久的区政协会议上,他又被评为“优秀履职会员”。当大家纷纷向他表示祝贺时,甘惠民淡淡一笑道:我们民建就像一个大家庭,作为“子女”难道不应该为“家”做些事情吗?最后,甘总又半开玩笑地说,至于奉献,是每个公民、民建会员的责任、义务,更何况,谁让我的姓名中有一个“甘”字!